鹿臺園林:以義為先發展林下種植
自去年工商聯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以來,取得了切實有效的成績,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有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他們在扶貧前線充分發揮企業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市場等方面的自身優勢,不斷優化投資布局,拓展發展空間,以自身發展拉動貧困地區發展。他們中有資產過億的世界500強,也有剛剛創辦的小微企業,在脫貧攻堅的大任前他們守望相助,與當地百姓肝膽相照,共同奏響脫貧攻堅的集結號。
2013年,受全國工商聯“光彩事業巴中行暨川商革命老區行”活動感召,佘華海回鄉創辦了四川巴中市鹿臺園林有限公司。
2015年,公司與花包村簽約結對,組建華海專業合作社,投資5600萬元,流轉土地1360畝,建成名貴觀賞苗木種植園400余畝,發展林下種植(蔬菜、中藥材、玉米等)600余畝。同時以商招商引進了國科現代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流轉土地種植葡萄、丑柑、車厘子等水果800余畝;組建松包梁專業合作社,規劃種植3000畝紅心獼猴桃、黃花梨,年養殖巴山土雞2萬只和南江黃羊3000頭,栽植果樹和經濟苗木2萬余株。
3年來,公司累計投資達1.5億元,整合各類項目資金5000萬元,就地解決勞動力1200余人,帶動79戶貧困戶272人,人均增收3000元。
光彩事業是我國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于1994年為配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而發起實施的一項社會扶貧事業。它以消除貧困為宗旨,以民營企業為主體,以貧困地區為領域,以項目投資為主要形式,以“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為核心理念,在20多年扶貧攻堅中取得了很多成果。如今各地光彩事業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向精準扶貧聚焦,力爭抓好落實,抓出成效。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青海:發展林下經濟謀脫貧
今年以來,海東市平安區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和林陰空間,建立以林為主,同時兼營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相關產品采集加工的立體林業經營模式,開辟出了一條“不砍樹也能致富”的綠色發展新路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