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綠道巡禮(上篇)
廣東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星羅棋布,映襯著改革開放30多年取得的輝煌成就,也使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面臨巨大挑戰。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一眼望去,到處是鋼筋混凝土堆積起來的樓宇森林、汽車和穿梭的人群洪流。我們在享受都市文明便利的同時,發現呼吸的空氣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戶外活動的空間極度匱乏,人們與大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
現代都市人能否享受在河流中暢游、在山林中漫步呢?回答是肯定的。2010年1月,在省委書記汪洋的親自倡議和推動下,中共廣東省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做出了謀劃幸福廣東、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建設珠三角綠道網的重大戰略部署。
如何建設人民充滿幸福感的宜居家園呢?國內外的綠道建設給了廣東決策者有益的啟示……
大規劃緊貼大民心
據統計,珠三角地區居民人均GDP已逼近1萬美元,已經率先進入休閑時代,意味著居民具有更高層次的宜居需求。出于滿足廣大居民的需求,汪洋提出,要科學規劃,統籌協調,上下聯動,全面推進綠道網建設,力爭一年基本建成,兩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將珠三角綠道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標志性工程,使之成為打通區域間、城鄉間的生態廊道,為城鄉居民享受“慢生活”、提升幸福指數而奮發努力。
任何一項工程建設都離不開規劃先行,綠道網這項惠及大民心的公益事業更是如此。按照汪洋的工作要求,廣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立即兵分多路深入調研,趕制規劃。去年2月,《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就獲得廣東省政府的批準。珠三角綠道網的建設規劃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在內的省立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三級組成相互貫通的網絡系統,其中規劃省立綠道全長約1690公里,6條主線串聯200多處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郊野公園、濱水公園和歷史文化遺跡等發展節點,連接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區,直接惠及2565萬人,增加約30萬個就業機會,帶動社會消費450億元,實現珠三角城市與城市、城市與市郊、市郊與農村以及山林、濱水等生態資源與歷史文化資源的連接,明顯改善沿線的人居環境質量。
汪洋和省長黃華華等省領導多次深入珠三角9市開展調研,親臨一線指導綠道網建設。省領導明確提出,在珠三角實施綠道網建設過程中,本著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和打造主題不同、特色鮮明的綠道科學建設思維,放手讓各市按照生態化、本土化、多樣化、人性化的要求,充分利用本地優勢資源,突出本地自然風貌,發掘本地歷史人文內涵,尊重地方風俗習慣和民族景觀特色,打造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綠道。如廣州在綠道網建設中堅持“四結合”,即結合城市步行道系統和軌道交通系統,結合河道整治,結合“青山綠地”工程、“創建園林城市”,結合各類旅游資源;深圳率先提出并踐行區域、城市、社區三級綠道網服務時距標準,市民5分鐘可達社區綠道,15分鐘可達城市綠道,30~45分鐘可達區域綠道;珠海提出“三邊”(沿山邊、水邊、林邊)、“三不”(不征地、不拆遷、不砍樹)和“六型綠道”等,這些科學規劃與操作,使綠道網成為了一項集綠色、生態、民生和經濟于一體的大民心工程,到去年底實現了“一年基本建成”的任務目標,珠三角綠道省立綠道超過了開始的規劃里程,實現2372公里全線貫通,18個城際交界面省立綠道的互聯互通,為城鄉居民提供了一種綠色環保、低碳出行的交通方式,滿足了城鄉居民休閑、游憩、旅游、運動等方面的需求。
以務實睿智的態度做“乘法”
漫步珠三角綠道,記者強烈感受到,廣東不僅僅是在編織綠道網,更凸顯省委省政府決策者在給百姓編織“幸福網”。他們以務實睿智的態度竭力做“乘法”,老百姓幸福感倍增。在珠三角全面鋪開綠道網建設工作會議上,汪洋不僅動員部署,還親自調研和督促。去年,在參加全國“兩會”的前夕,也就是春節上班后的第一周,他率隊前往廣州增城、東莞進行綠道調研,推動各市抓住春節有利時節開展綠道培綠工作,并提出要建立兩項督察制度:各市確定一名負責綠道建設的領導同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每月制定進度圖表,將負責人名單和每月進度圖表報汪洋、黃華華、副省長林木聲。全國“兩會”結束后,汪洋、黃華華、省人大主任歐廣源、省政協主席黃龍云等四套班子的主要領導又親自出席珠三角綠道網全面啟動儀式,并率領珠三角9市的領導和群眾代表為珠三角1號省立綠道植樹培土。
汪洋時刻牽掛著綠道網的推進,他每次到珠三角開展工作調研,都不忘了解和督促綠道建設工作,并多次進行實地督導。在他的影響和帶領下,珠三角各市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都親自掛帥、親自督戰,分管領導具體落實,靠前指揮。各市都建立了高效運作的工作機制,落實責任分工,精心規劃設計,多方籌措資金,想方設法大力推進。各市的綠道網建設牽頭部門,特別是規劃、建設、園林、城管、人居等職能部門和區鎮政府全力以赴,扎實推進,表現出高效的執行力。人大、政協,專家學者和各界群眾積極建言獻策,各種傳媒多方位多層次的報道,為珠三角綠道網建設營造了人人參與、人人關心的良好氛圍。
沿著綠道行,一個個故事令人感動興奮。惠州市利用沿海步行道、觀光道,沿東江和西湖的水邊,沿風景區的山邊和鄉村小路等打造突出體現“海之韻”、“江之美”、“湖之秀”、“山之靈”等特色的綠道讓人難以離去。增城堅持原生態、原產權、原居民、原民俗的“四原保護”原則,建設濱水綠道環、都市綠道環、山林綠道環“三環山水綠道”,并利用荒坡地、舊廠房、舊民居等建設停車場、休息室、衛生間、便利店等旅游服務設施,讓百姓便利舒適。
“五指握拳”形成合力
“假如問過去一年有什么為廣東增光的?千里綠道為廣東增光了!假如問過去一年有什么值得廣東自豪的?千里綠道值得廣東自豪!”這是廣東省主管綠道工作的林木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發出的感慨。
他說,建綠道是惠民生的大好事,廣東實行省與市兩級主抓,鎮村齊參與,企業集團援助,讓老百姓嘗到了甜頭。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省里的文件一到珠三角9市,市領導堅持文不過夜傳達貫徹,鎮村立馬行動,動員廣大居民積極配合參與,許多企業也主動無償支援。其間,僅廣州綠道網建設,中國移動通信廣東分公司就迅速給全市9個驛站免費安裝了信息支持系統和便民萬能充電器,并定做、支援1萬輛環保自行車分配到全市9個驛站,供市民休閑享用。廣州大學城10所大學也出力助援,在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校園內開設了10多個自行車免費借用點,供大學生使用,并實行本站借車、異地還車方式,大學生只需用多功能卡一刷就能騎著自行車逛遍校園。廣州增城市政府在建設綠道時,動員46個村的村民齊參與,農民們主動把閑置土地讓出來建綠道。通過綠道把46個村村村相連,結緣“造瓜”,拉近了村民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城市與鄉村的距離。一到周末,城市居民就來增江畫廊休閑旅游,并順著綠道進村,到各村的農家樂餐館品味農家美味佳肴。記者在增城蓮糖村采訪鎮年農家樂餐館老板邱金海時,他笑得合不攏嘴地說,感謝政府為農民建了綠道,現如今自己的餐館十分火爆。開始只在門前搭個棚子擺幾張桌子,可現在來的賓客多了,便把自家二樓、三樓的房間都騰出來做“包廂”了,讓客人“樓上請”,并裝上空調、電視,讓游客邊品嘗農家菜邊享受舒適的環境。這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老板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們一家子每月純收入近萬元。珠三角綠道網注重生態、貼近群眾、服務民生、促進發展,成為珠三角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促進了城鄉居民生態環境的改善,提升了城市發展質量和品位,受到了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和稱贊。2010年11月15日,溫家寶總理在視察珠三角省立綠道1號線珠海段時,稱贊建設珠三角綠道網“這件事情辦得好”。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廣東采取“五指握拳”形成合力建綠道的辦法,收到了共建共享的效果。隨著省立綠道網絡體系的貫通和逐步完善,隨著旅游休閑、運動比賽、文藝演出、書畫攝影展等活動的廣泛開展,珠三角綠道網正逐步走向城鄉居民日常生活,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已日漸顯現。
——彰顯了生態效益,促進了宜居城鄉建設。綠道網充分發揮了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種功能,有效減緩了開發強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熱島效應,明顯改善了城鄉自然人居環境,推動了城鄉生態協調發展。據一項對增城綠道沿線居民的采訪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居民表示空氣環境明顯改善。三成多居民表示,水環境得到改善。兩成左右的居民表示,噪音、光和其他環境得到改善。
——彰顯了社會效益,有效改善了珠三角整體形象,提升了區域綜合競爭力。綠道網建設大大改善珠三角生態和投資環境,提升了珠三角作為“世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的地位和品質,樹立了珠三角綠色發展的新形象,增強了珠三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彰顯了人文效益,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質,倡導形成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綠道網為居民提供了一種低碳出行和新的休閑方式,成為居民親近大自然、改善生活品質的便捷途徑。目前,珠三角城市居民騎自行車接駁地鐵、公交上下班成為一種時尚,慢行、跑步等健身方式重新回到都市人的生活之中。據一項抽樣調查反映,82%的游客表示綠道休閑是更加健康的休閑方式,今后會更多采用。
——彰顯了經濟效益,有效擴內需促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綠道網建設增強了城鄉之間的生態聯系,有力地增進了城鄉之間的交流與融合,直接帶動了旅游、運動、餐飲、商貿等相關產業發展,也帶動了周邊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據統計,廣州增城市綠道網建成后,每月有3萬名左右的游客到綠道周邊的農家樂旅游消費,使沿線的村集體經濟增長比非沿線村集體經濟增長快了53.6%。有關機構評估,2010年增城綠道生態休閑旅游資源總價值約為4849.75萬元。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珠三角“1小時城市圈”加速產業聯動
從地鐵軌道到城際軌道,再到地鐵與城際軌道連通,正在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的廣州,不僅是珠三角“一小時城市圈”的中心,也已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網的核心。【詳細】
我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正式實施
我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2016-2025年)》和《關于大力推進森林小鎮建設的意見》日前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審議通過,印發各地組織實施。【詳細】
珠三角9市2018年將全成國家森林城市
筆者從省林業廳獲悉,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下稱《規劃》)通過專家評審,省林業廳將進一步完善文本后,盡快提交省政府審議通過實施。【詳細】
廣東: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即將出爐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廳獲悉,國家林業局和廣東省近期將組織專家對《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規劃》進行專題評審,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指標體系和建設規劃將很快出臺【詳細】